冬至将近,晨曦轻轻揭开雪域林海的神秘面纱。淡蓝的天幕下,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雪道宛如银龙,穿梭在群山之间。眼前此景,让来自上海的叶艺涛难掩激动,呼出的气息在寒风中凝结成缕缕白雾。
“这是我第一次‘外滑’!之前都在室内滑雪场练习,感觉完全不一样。”叶艺涛说,“而且和俱乐部的朋友们一起来,有搭子、有活动,很开心!”
自11月下旬全国各大滑雪场全面“开板”以来,2024-2025雪季中国冰雪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记者调研发现,一股新力量正在冰天雪地中崛起――经过多年发展,聚合多项属性的一批滑雪俱乐部在冰雪产业链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已有滑雪俱乐部出现,但其功能除社交外,多是为雪友提供培训和安排行程。“现在的俱乐部更像纽带,吸引和整合滑雪人群、场地、培训、装备、品牌等多方力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圈。”上海黑桃滑雪俱乐部下属滑雪学校校长杨勇说。2015年以来,伴随着国内冰雪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与细分化,“2.0版”滑雪俱乐部在多地涌现,它们的运营更加专业化、商业化――“上海黑桃”便是其一。
“上海黑桃”已成立7年,拥有雪具店、滑雪学校等业务板块,主要聚焦华东地区客群,致力于推广冰雪文化,连续多个雪季举办“开板”“封板”等活动,已累计吸引数万人次参与。这个雪季,该俱乐部在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举办超千人参与的“开板”活动之后,又来到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北大湖,举行了超过400人参与的免费教学开放日活动。
数据显示,相较欧美、日韩等滑雪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中国滑雪运动的人口渗透率还存在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从室内雪场的“冰箱宝宝”起步,到室外雪场的进阶,再到上野雪或钻研自由式技巧,这一路的“升级”很适合由俱乐部完成组织、引导、服务工作。
“关键在于安全性。让初学者在接触滑雪时找到归属感,拥有获得感。”杨勇说,“这次开放日期间,俱乐部安排了50多名教练,免费为会员提供具有成长体系的滑雪教学。”
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于2027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1.2万亿元、1.5万亿元。“冷经济”释放“热效应”,越来越多投资者为冰雪产业潜力和前景投下信心票,各地滑雪俱乐部也成为商业品牌竞相投放的新蓝海。
记者调研发现,滑雪俱乐部的“触角”关联到景区、装备、航空公司,涵盖汽车、食品、酒水饮料、化妆品等领域,从而赋予冰雪消费“组团式”的新玩法。“作为来自滑雪胜地瑞典的燕麦奶品牌,我们希望与更多企业携手,助力中国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噢麦力OATLY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林春燕说。
12月10日,雪友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滑雪。新华社记者 王帆 摄
对雪场而言,俱乐部带来的远不止客流。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总监闫帅认为,一方面,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具有社交属性和传播优势,可以在圈层内更好地发酵;另一方面,度假区也通过俱乐部的反馈不断提升服务,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温泉酒店就是应南方几家俱乐部的需求新增的”。
每逢雪季,滑雪俱乐部往往要为会员提供多段行程,涵盖吉林、河北、新疆等多地。受访雪友普遍表示,他们不用自己劳心费神做攻略,俱乐部就能够提供交通、住宿、活动等方面的精准信息推荐与服务。这些俱乐部进驻过的一些村落、民宿也会在流量吸引、形象包装等方面受到启发,比如北大湖附近南沟村部分民宿就增加了潮玩设备、小程序指南等项目。
雪季渐入高潮,刚忙完北大湖的活动,杨勇就开始与同事筹划下一段行程。对于中国冰雪经济和滑雪俱乐部的发展前景,他信心满满:“未来要更好地服务雪友,更好地匹配市场,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让更多快乐融入冰雪。”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