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兆
日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据悉《条例》共6章60条,重点规定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二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三是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四是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发展迅速,在便利活跃市场交易、繁荣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此次《条例》的出台,加快补齐和完善了监管制度短板、强化了市场监管职责、加强了支付机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了常态化机构退出机制,将有助于规范支付机构行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应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要求,依法严格规范监管。
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也表示,《条例》将监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进一步夯实非银行支付机构规范健康发展法治基础,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稳定各方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利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非银行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兴起,非银行支付业务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当前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八成和一成,日均备付金余额超2万亿元,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移动支付居世界领先水平,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对于《条例》实行之后,将如何影响当前的支付市场,支付宝公司表示,《条例》的实施,为支付机构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该《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对支付机构的全链条、全周期的监管,有利于防范支付行业风险。
财付通则表示,《条例》的出台,一方面提升了支付机构监管法律层级,从原先的部门规章提升为行政法规,标志着支付行业有了根本性法规,有利于强化行业监管,提升监管效率,树立监管权威;另一方面顺应了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为规范支付机构的合规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支付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条例》的实施补齐和完善了监管规则,将推动支付行业生态不断优化改善,有助于推动支付机构专注于技术和服务创新。”周茂华说。
娄飞鹏则表示,《条例》的施行,将金融监管实践上升为行政法规,为非银行支付行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更好推进非银行支付机构规范发展,更好保护用户正当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进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