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谈经济|专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2024年仍将以结构转型为主 供给过剩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频道:商业地产 日期: 浏览:10440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在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及的“三重压力”已经在今年转变为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同时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也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新提法、新表述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章俊。

图: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章俊

章俊认为,我国经济现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从供给短缺转变成了供给过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首要重点工作提及,意味着2024年仍然是以结构转型为主的一年,对供给侧的关注超过需求侧。只有创造新的供给才能带动新的需求,才能让需求有所释放。预计明年宏观政策将前置发力,推动上半年内需将继续改善,全年实际增速有望达到5.2%。

警惕供给过剩问题

《21世纪》:在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去年所提及的“三重压力”在今年已经转变为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你认为目前的突出矛盾是什么?

章俊:从之前的“三重压力”到目前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现阶段对于经济矛盾的认识在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带来了风险隐含的爆发,而我国供需关系已经发生转变。尤其2023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现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从供给短缺转变成了供给过剩。

如果不及时解决供给过剩的问题,则可能会带来价格的全面性下行,以至于增长的回落。对此,目前一方面要增加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而且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过程之中,目前还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才能使得宏观政策惠及微观个体。政策制定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各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这需要更顶层的设计。

《21世纪》:“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也是你今年一直所强调的,你对明年的经济增速和走势预期如何?

首席谈经济|专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2024年仍将以结构转型为主 供给过剩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章俊: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以进求稳”是以短期的“进”来实现中长期的“稳”。短期内要加快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以此来实现中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先立后破”是“稳”和“进”的结合,一方面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避免旧动能失速,确保短期的“稳”,另一方面加快经济转型,启动新动能来实现长期内的“稳”。预计未来二十届三中全会还会出台全方位深化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增长。

从节奏上来看,2024年的宏观政策将前置发力,推动上半年内需将继续改善。如果美联储停止加息并在年中启动降息,出口在下半年有望助力中国经济。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实际增速有望达到5.2%。

创造新供给才能带动新需求

《21世纪》: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置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而扩大内需则退居次席,反映出什么信号?

章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首要重点工作提及。这意味着2024年仍然是以结构转型为主的一年,对供给侧的关注仍然超过需求侧。这是因为在现有供给体系之下,整体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只有创造新的供给才能带动新的需求,才能让需求有所释放。另外,需求的回升仍然是确定的,即使速度偏缓慢,但是方向没有改变,而社会和政策资源对于全面提升需求也显得不合时宜。我国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财政化直接给居民补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仍然是一个追赶型的制造业国家,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和投资,社会政策偏向鼓励居民储蓄,而不鼓励居民消费。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加固实体经济为核心,防止脱实向虚,并且要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固: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体系。二是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经济增长新引擎。三是更加注重全产业链条发力的产业政策,做好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1世纪》:本次会议在表述上将投资与消费二者结合进行整体部署,首次提及“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你看来,二者之间的循环存在哪些堵点?

章俊:消费和投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这是对于消费和供给有了统一的认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供给生产国,出口占全球的14%左右,现有的生产能力对于国内需求水平来讲较为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扩大投资就需要考虑未来投资带来的效益,而以往“非效益”类投资在供给过剩的状态下只会带来债务的上行。

解决当前堵点要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居民只有收入持续增加,才会消费更多的制造业产品,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才能成为可能;二是增加科技含量,国产制造业自立自强,才能在居民消费上行及升级的过程中享受成果;三是政策层要明确给与国产产品税收优惠,给予消费者补贴让利。目前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上已经有所补贴,未来可以扩展至新型家电、智能化家居、环保材料等产品。

2024年是财政发力之年

《21世纪》: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本次会议将“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而且没有提“房住不炒”的表述,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房地产的调控基调变了吗?

章俊:房地产的整体基调并没有改变,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并不是放弃了这个基调,而是这个基调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考虑到房地产价格和交易量的下行,房住不炒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现实,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重复房住不炒的政策。

所以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主要集中在防风险上。房地产市场仍然在下行过程中,而房地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政策层仍然坚持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出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房地产经过连续的出清,需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现阶段对冲房地产下行的是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房地产的新发展模式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商用和保障房并行,满足居民根本生活需求,二是推出房地产税,保证房地产炒作的高成本以及使地方财源和卖地收入脱钩。

《21世纪》: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四季度增发万亿元国债,并上调预算赤字率0.8个百分点至3.8%。此次会议继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你认为未来适度加力的表现在哪里?

章俊:2024年是财政发力之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当前地产下行和地方债务风险本是“一体两面”,我们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对于基建和保障房建设将力度均将有所提升,以稳定经济增长,防范化解地产和债务风险,兼具调节住房结构。

在“稳经济”方面,基建支出适度回升,稳定经济合理增速。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基建支出比例预计将显著提升。明年一般公共预算及专项债合计用于基建投资支出的规模总计大致在11万亿元左右水平,较2023年增长约11%。

在“防风险”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支出,对冲地产投资缺口。我们预计2024年“一本账”用于保证性住房建设资金应在8000亿元以上(2023年预算数为7697亿元),此外新增4万亿专项债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有望提升至20-25%(2023年为14%),对应8000-10000亿元资金,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金额合计大约在2.4-2.8万亿元左右,将能有效弥补明年地产投资的缺口。

在“调结构”方面,“城中村”和“保障房”拉动有效需求,调节住房结构失衡。今年提出的“保障房建设”及“城中村改造”中均提及“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而“三大工程”在兼具逆周期属性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结构性调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