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显著降速,10月仅4家企业上会,上市家数与融资规模环比均降50%以上

频道:社会资讯 日期: 浏览:92607

10月份,仅有4家企业IPO上会,创下年内新低,同时也是年内首月上会数量出现个位数。与此同时,10月A股上市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大幅减少,仅有11家上市,IPO总规模环比9月下降了51.21%,同比去年10月下降了69.29%。

审核趋势收紧是否将进一步持续?多名投行人士对此发表了看法。

10月仅有4家企业上会

据Wind数据,截至10月底,今年IPO上会企业家数共计279家。具体来看,1月至10月的IPO上会家数分别为31家、12家、54家、21家、30家、53家、25家、30家、30家、4家。不难发现,进入10月以来,IPO上会审核放缓。

上会的4家企业分别是拟登陆北交所的捷众科技、莱赛激光,来自科创板的灿芯股份,以及来自深证主板的世盟股份。其中,灿芯股份被暂缓审议,其余3家公司成功过会。从过会的情况来看,三家企业的板块定位清晰,财务情况表现稳定良好,归母净利润大体呈增长趋势。

IPO显著降速,10月仅4家企业上会,上市家数与融资规模环比均降50%以上

捷众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汽车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此次IPO拟募资1.9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性资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9亿元、1.73亿元、1.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4.62万元、3002.29万元、3756.02万元。

莱赛激光专注于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此次IPO拟募资1.80亿元,分别用于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4亿元、2.65亿元、2.5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6.69万元、3254.16万元、3370.22万元。

世盟股份专注于为跨国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一体化、嵌入式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此次IPO拟募资7.08亿元,投向世盟供应链运营拓展项目、世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世盟公司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补充营运资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59亿元、5.72亿元、8.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6.99万元、6799.97万元、1.12亿元。

上市企业数量及规模明显减少

不仅上会数量骤降,10月A股上市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大幅减少。具体来看,10月仅有11家新股上市,较前几个月有明显减少。具体来看,今年1月至10月分别有10家、24家、34家、35家、31家、39家、37家、33家、21家、11家新股上市。其中,10月上市的新股有中集环科、骑士乳业、阿为特、卓兆点胶、惠柏新材、思泉新材浩辰软件华达科技德冠新材、润本生物、天元智能。规模方面,今年10月IPO总规模为86.25亿元,环比9月的176.76亿元减少了51.21%,同比去年10月的280.89亿元更是减少了69.29%。

经历了前段时间的“撤单潮”后,10月的撤材料数量有明显减少。今年1月至10月,分别有24家、22家、36家、12家、6家、26家、27家、25家、29家、11家撤回材料。10月撤回材料的企业分别是互邦电力、晶禾电子、比特基数、全式金、希诺股份、中兴新材、芯邦科技、正大股份、国铭铸管、智鸿电子、泛美实验。其中5家申报板块是科创板,3家是沪主板,2家是北交所,1家是创业板。

根据记者的了解和采访,主动撤回材料往往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阶段性财务指标不合要求,部分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明确的周期性,业绩的下滑使这类企业难以闯关。华南地区某中部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净利润作为一大直观指标,IPO每每收紧之时,各板块对净利润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二是申报材料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抱有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从近期交易所公布的多起现场督导案例来看,由于现场督导后撤回材料的企业不在少数。三是板块定位不够清晰,年内的IPO问询问题中,板块定位被重点关注。

审核收紧趋势将进一步持续?

股市低迷意味着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低迷时,IPO节奏会受到影响,随之变慢,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发行节奏就会有所提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只有在熊市时,市场才会更为关心IPO数量。其实牛市发行的家数和规模都更大,但市场能够承受。”

近期备受关注的IPO重启也从侧面体现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前几日,不少自媒体发布小作文,称“IPO重新开闸,一下子恢复5家企业的IPO审核”,这5家企业分别是新湖期货、湖州银行、东方科脉、鸿星科技、联亚药业。但从事实来看,上述企业均是因为此前财报超过规定有效期而中止审核,财报更新后恢复审核是交易所的正常工作流程,并不是网传的“再度放开IPO,重新开闸”。

针对目前IPO的收紧趋势,记者从某资深投行人士处了解到,审核收紧的态势或将进一步持续。“什么时候二级市场好转,什么时候会放开,后续还会持续研究出台活跃二级市场的政策。”

而对于市场关注的定位问题,他表示主板现在更看重是否符合“大盘蓝筹”的标准,并不是仅仅满足上市的业绩标准就能通过,同时能服务科技创新的企业将被鼓励。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监管更希望将资源用于扶持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所以来自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强及天花板过低行业的企业难上市,也是情理之中。而近期上会数量严重缩水的科创板,如果公司不用盈利上市标准,预计会问询更严格。

同时,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当下沪深市场审批通过情况,改道冲刺北交所上市不失为一种选择。从数据上来看,在各项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近期北交所保持正常受理节奏,与沪深交易所的IPO收紧之势形成对比。根据三地交易所官方数据,9月至10月底,北交所共有18家企业申请获受理,深交所仅有7家,上交所仅有4家。

关键词:融资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