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杭州,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杭州――这座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的城市。
从G20杭州峰会到亚运会,杭州在世界舞台中央实现的每一次跨越,归根到底都是“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目标指引的结果:“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目标的指引下,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系统谋划了打造新天堂的路径,即创新创业的新天堂、产业兴盛的新天堂、活力迸发的新天堂、别样精彩的新天堂、共享幸福的新天堂、独特韵味的新天堂和良法善治的新天堂。七个新天堂,推动1200多万人口的杭州,在不同维度实现能级跃升,奔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新目标,成为一座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
眼下,这个奋进中的杭州,是处在由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晋级升档的关键临界点的杭州,是努力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杭州,是努力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的杭州,是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城市典范的杭州。
站上临界点
在锚定一流标准中展现头雁担当
在中国城市坐标系中,杭州城市能级正在快速跃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明显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一股上升力。他从北京来到杭州,成为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随他一同而来的,还有4个交叉研究平台、2个产业创新中心,以及1200人规模的研究、教学和产业化队伍。
这些人才,成为涌入杭州的万千人才中的一分子。过去20年,杭州成为国内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的快速涌入,意味着杭州已经不是原来的杭州,而是顺势开启、热情拥抱着“大杭州时代”。位于中国特大城市首位的杭州,城区常住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人,迎来了从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晋档升级的关键临界点。
临界点的到来并不意外。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更是遵照“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嘱托,让这20年成了自身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最好、社会变革最深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时期。
“跃升”“提高”“第一”等关键词,定格了杭州在锚定一流标准中展现的头雁担当。
在全国城市坐标系中不断跃升。杭州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中的排名跃升第14;地区生产总值距离2万亿元已差临门一脚,今年有望成为全国第8个进入“2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上市企业数量跃居全国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居全国第5位。
对全省全国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今年1-8月,杭州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达82.7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3%,实际外资总量达到全省的48.74%;杭州科学论文和PCT申请量,分别占全球0.8%和0.7%。
在细分领域的领头优势越来越明显。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领跑全省全国,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杭州民企数量连续20年蝉联全国第一;是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杭州更是始终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快速集聚。2022年,杭州的创新指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排名中,首次进入前20,位居全球第14位,超过了伦敦、洛杉矶等城市,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优势日益彰显――
从0到1,高能级的创新平台矩阵有了。杭州举全市之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的新型实验室体系。现已集聚全省超60%的国家科技奖项、超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80%的国家杰青和优青人才。
从1到100,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强了。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杭州正从系统思维顶层设计:破题转化“最初一公里”,杭州推出首批15家市概念验证中心,今年引入项目422个、验证项目180个、转化落地项目82个;畅通转化“最后一公里”,杭州又推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设立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立志让天下没有难转化的技术。
一系列跃升的背后,是杭州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的担当与自觉。
即将晋级超大城市的杭州,形态丰富、结构多元,既有沿海平原也有内陆山区,既有发达的城区也有相对欠发达的乡村,既有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也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有新兴的数字经济,既有大量世居的老杭州人也有融合集聚的新杭州人,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杭州这只头雁发展得好,不仅会对全省全国产生示范引领效应,而且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城市代表,在国际社会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传播力。特别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杭州“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成果将接受全世界检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塑造新优势
在厚植特色优势中打造标志成果
站上临界点,杭州不断擦亮创新活力之城,充分展现杭州的鲜明标识和独特魅力。
数字经济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优化、新设市场经营主体大幅增加……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今年上半年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截面。在这当中,发达的数字经济,是杭州极具辨认度的标签。
目前,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近30%,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
澎湃的数字动能,源于杭州较早驶入数字经济的跑道。杭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催化下,杭州各地都将数字经济作为发展重点,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从阿里巴巴、网易到新华三,许多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杭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多了一家新华三。
8月18日,杭州市政府与新华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发展总部经济。“我们将围绕落实三个‘一号工程’,为杭州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作出应有的贡献。”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介绍,如围绕落实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将以位于萧山的图灵小镇新华三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杭州打造算力产业新集群。
新华三或是杭州下一个千亿级“总部经济”企业,因为这家新的龙头企业紧密贴合了杭州数字二次攀登的方向。杭州将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质,以数字融合理念积极构建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更加创新。这座城市以更大的魄力、更强的决心推进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做到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率先转入更高水平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围绕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总引擎,杭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全力突破一批“从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组建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力争未来5年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万亿元。
杭州,更加开放。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杭州作为中国“魅力之城”亮相盛会。2022年,杭州对东盟货物出口612.3亿元,同比增长17.7%,包括东盟在内,杭州持续扩大对外贸易“朋友圈”,打造高能级开放枢纽城市,在抢眼的跨境电商,杭州集聚全国三分之二的跨境电商平台,规模以上跨境电商企业832家。
和世界共舞,杭州实现“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唱好杭甬“双城记”,两地联合布局高能级平台、开放创新要素资源、深度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增强杭州都市圈竞争力;深耕国外大市场,设立“杭州国际仲裁中心”、推进全国首部数字贸易立法。杭州不断破题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核心承载力。
改革,是杭州发展永恒的主题。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42家企业上榜,已经21年蝉联全国第1,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便来自改革带来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杭州在增值政务服务上实现更大突破,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公安服务“一窗通办”等50项举措全国推广。
提升一座城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建设人民城市
创新开展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将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加快推行幼儿园托育……近年来,杭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生态文明之都的绿色,让杭州人的幸福感色彩鲜明。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最有发言权,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场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赛事用电全部使用绿电。而在场馆之外,西湖、西溪、运河等综保工程不断深入,杭州市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绿色出行、绿道骑行、公园城市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实践,构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幸福画面。
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机,让杭州人的幸福感温暖精彩。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红墙引得游客流连驻足,宋韵文化的别样精彩,融入市民寻常生活;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一年来,累计接待观众54万人次,成为读懂中国的文化之窗……作为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全域旅游”的城市,杭州纵深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持续全面打响“人间天堂・最忆杭州”品牌。今年上半年,杭州旅游人次5353.3万、旅游收入915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4.5%和65.3%。
打造“善治之窗”的高效,让杭州人的幸福感随处可感。在杭州,街道居民议事会、“请你来协商”“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民呼我为”工作机制等基层民主实践,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安全指数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涌现出“武林大妈”“和事佬”等基层善治品牌。在余杭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坚持发展基层民主协商,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锚定“共同富裕跑道”,杭州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努力在探索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当好缩小“三大差距”的探路者,不断打开向上成长和全面发展通道,使美好生活处处可见、人人可及、时时可感,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
围绕一老一小,便民空间在杭州随处可见
先行示范做大“蛋糕”,充分调动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乡村旅游等量大面广的“共富基因”。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为有梦想的人提供更强的“造梦能力”,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之城。在蓬勃兴起的新经济中,杭州平均薪酬位居全国第四,人均存款位居全国第三,人均消费支出全国第一。而根据相关机构数据,杭州高收入家庭数,也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
在乡村,不少民营企业与村集体共建强村公司,打造村企共享的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场“以工哺农”的新实验正在渐次展开。如在萧山区,广袤乡村涌动着新趋势:传化在浦阳镇启动共富乡村示范点建设、万向在义桥镇启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恒逸在衙前镇推进乡村产业园……发展理念、现代产业、社会力量等资源要素被引入乡村,推动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2022年,杭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较上年缩小0.04,自2013年起已连续10年呈缩小态势。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尽可能做大“蛋糕”,也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尽可能分好“蛋糕”。
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领域。近年来,杭州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谋划突破性进展,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劳有厚得、弱有众扶。
新的民生供给体系正在形成――
以公共服务提升优化最普惠的民生,杭州正在率先建成都市圈、省域、市域、城区4个“1小时交通圈”,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覆盖,建立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推进共享优质公共服务上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全面小康成色十足。
以扩中提低为导向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杭州正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持续加大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投入力度,打造“善城杭州”慈善品牌,构建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
以“一老一幼”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杭州正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集成改革,实施鼓励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着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更大实效。
以协调均衡为要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杭州正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西部山区跨越发展,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实践,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走过千百个春秋,杭州始终承载着世人对江南意象的无限赞誉和对人间天堂的无限憧憬。进入“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杭州正向世界奉献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透过“杭州之窗”,让世人抢先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张留 刘健)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