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第五年,成都银行(601838.SH)资产规模破万亿,标志着西部首家资产破万亿的城商行诞生。
8月30日,成都银行披露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10亿元,同比增长11.16%;归母净利润55.76亿元,同比增长25.10%;扣非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22.89%。截至半年末,公司总资产10282.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5%。
回溯来看,上市前的2017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为4345亿元,到2021年末站上7000亿元台阶。2021年报中曾提出,“奋力打好‘规模迈入万亿级、管理进入一梯队’的三年冲锋战。”今年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相关负责人又表示,“2023年,我们在万亿级规模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进。”
这意味着,成都银行不仅提前一年半兑现“资产规模破万亿”的目标,而且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资产规模翻番。
钛媒体APP注意到,成都银行规模稳健扩张的动能是其主动扎根地方、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果。而穿透成都银行各项数据的进阶,不仅能照见成都银行这匹“黑马”的进化之路,还能作为典型样本为更多区域性银行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五年再造一个“成都银行”
2018年1月31日,成都银行正式登陆A股,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商行。彼时,该行资产规模不足4500亿元,营收不及100亿元,净利润仅39亿元。但其以此为起点,书写了上市后快速发展的五年。
资产规模来看,从2019年开始,成都银行资产规模一年跃上一个千亿级台阶,2022年更是直接从前一年的7683亿元猛增至9177亿元。到2023年半年度末,资产规模一跃站上10282.51亿元,较之2017年已经翻了2.37倍,相当于在2017年的基础上再造了一个“成都银行”。
(成都银行资产变动趋势,来源:wind)
资产量级迭创新高的同时,资产结构亦保持稳健且持续优化。在2017年-2022年的五年时间里,成都银行的存款、贷款累计增长了105%和227%,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和27%。
截至2023年半年末,成都银行存款增加至7476.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765.87亿元,较上年末再增加18.20%。
资产质量方面,五年来,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累计下降0.9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五年累计增长300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0个百分点。今年6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72%,在去年末0.78%的基础上再实现压降;拨备覆盖率511.86%,则在去年末501.57%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资产规模高质量跃升,成都银行业绩增长也不遑多让。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96.54亿元起步,连年递增,到2022年达到202.41亿元,5年翻了逾2倍;归母净利润亦同步增长,从39.09亿元到100.42亿元,翻了2.57倍。到今年上半年,业绩双位数增长趋势持续,半年就实现营收111.10亿元、归母净利润55.76亿元。
(成都银行业绩变动情况,单位:万元,来源:wind)
资产质量优异、业绩高增,即便放之整个银行板块,成都银行也是42家A股上市银行中的佼佼者。也因此,成都银行获得多券商机构“推荐”,甚至中信证券研报不吝赞美,将其称为“全优生”。
且随着稳扎稳打的成都银行渐露锋芒,其在行业内的排名也快速上升,早在2021年其经营指标就已跻身全国城商行前十名,综合实力位居西部城商行头把交椅。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陀螺”评价中,成都银行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进入前10强的城商行。近期,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成都银行位列第181位,较2022年上升19位。
以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二者共生共荣。金融是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反过来,实体经济的发展又推动金融业向前。“全优生”成都银行的发展动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作为。
作为四川最大的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成都银行始终秉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坚守“与客户共发展、与员工共成长、与城市共繁荣”的企业使命,坚定不移根植地方,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2018年上市后开启三年战略规划,提出“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三大转型以来,成都银行不断创新、夯实内生优势,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早在几年前成都银行就积极推进组织架构创新,设立科技支行、文创支行、绿色金融支行、新经济支行等特色金融专营支行,推广“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项授信”服务模式,推进产业链“核心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一体化金融服务。
举例而言,针对科创领域,成都银行不断提高金融覆盖度。2022年,该行科技金融业务余额、增量位列全省金融机构“双第一”,成都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80%、94%。
中报披露,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继续深耕招商引资工作,梳理补链强圈的重点对公贷款招引项目,聚焦重点招引目标企业,多措并举、创新服务,不断推动招引项目落地。截至2023年6月末,成都银行对公贷款4600.22亿元,较年初增加21.19%,创近年来的新高。而根据2022中报,该行实体业务在对公业务存贷款新增中的贡献占比均超过50%。
投行业务方面,也在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该行累计承销债务融资工具76.37亿元,继续保持省内第一梯队;成功创设行内首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打开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新路径。积极发挥“重点项目落地推动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的功能,灵活运用并购、银团等产品为重点客户和项目提供18.87亿元融资;推动供应链ABS业务,成功获得110亿元深交所储架额度,并启动知识产权ABN承销项目。深入落实建圈强链行动,持续完善撮合业务体系和服务渠道搭建,发挥金融中介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和实体企业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保驾护航。目前,已累计与7类共计100余家同业机构建立合作渠道,为客户提供债权、股权投资等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并已成功协助分支机构落地产业类私募投资基金项目。
另外,成都银行不断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小微特色产品体系,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幅23.1%,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下半年,倾力打造现代产业服务能力。”成都银行表示,接下来将围绕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瞄准“优势赛道、基础赛道、未来赛道”企业培育,聚焦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做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排头兵”。
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
一般来说,城商行的经营范围以本地化为主。成都银行的经营区域限于川渝陕三地,这意味着该行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深刻打上城市发展的烙印,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与区域共生共荣的结果。
成立于1996年的成都银行,自诞生起就根植地方,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天职,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公园城市示范区,位于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点区域,发展态势良好、潜力巨大;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具有较强的企业吸引力;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正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西部地区规模领先的上市城商行,成都银行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发展规划,深度聚焦区域内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长为西部城商行的标杆。
从经营区域来看,成都银行以成都为中心,跨区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完成川渝陕“一体两翼”区域布局,合计覆盖14座城市,几乎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的所有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天时和地利兼具后,成都银行持续扩大对重点产业圈、产业链覆盖率;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等重大发展机遇,持续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以成都银行的大本营成都举例,2022年成都GDP首破2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七;今年上半年GDP突破万亿元,增长5.8%、高于全国全省0.3个百分点。1-7月,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成势见效,241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4家,上市公司总量增至143家、稳居中西部第一。
得益于成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都银行业绩同步抬升。2022年,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实现的收入为175.26亿元,占比86.59%;贡献营业利润95.98亿元,占比82.05%。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成都银行对公存贷款增量蝉联成都市金融机构“双第一”,对公存款增量位列四川省首位;城市更新业务市场份额继续位居成都区域商业银行第一梯队;成功落地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四川地区信用债承销只数位列全省第二。
且在零售负债业务领域逐渐形成了独有竞争优势,成为成都地区居民信赖的首选主账户银行,2022年成都本埠储蓄存款增量首度位居成都地区第一,储蓄存款年新增总额已达到2018年首次提出“大零售”转型时的4倍。
“成都银行根植成渝经济圈,战略定力沿着‘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的轨道前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公司提供大量优质资产,较强的核心负债获取能力保证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有效匹配。同时,公司资产质量优异,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位运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使得公司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预计公司后续仍有较强的业绩释放诉求。(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