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60199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银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恢复正常经营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动能和新的增长潜力,同时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公司治理建设,股权管理更趋完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倾斜;继续推动中间业务提质升级,财富管理类业务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内生风险防控能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从宏观经济看,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继续提升。同时,受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等因素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加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5.5%,三大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7%、4.3%和6.4%。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从行业发展看,银行业总资产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御能力较强。2023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98.64万亿元2,较年初增长7.14%;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21亿元;不良贷款率1.68%,较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6.1%,资本充足率14.66%。
从政策举措看,金融监管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改进对外贸易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有力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呵护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激情。商业银行继续回归本源,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行以建设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平台优势,坚持“以客为尊、改革推动、科技兴行、轻型发展、合规经营、人才强行”,向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向个人客户提供零售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电子银行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治理规范高效。本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建设,坚持“两个一以贯之”3,坚持市场化运行,持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和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搭建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科学架构,实现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本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规范运作,有效履职。
综合协同优势明显。本行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发展原则,坚持“利他共赢”协同理念,不断做强集团协同主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政府、企业、个人等客群服务体系,以发展为主线,深挖融融、产融、区域、母子、跨境等多层次融合生态圈,以服务实体为宗旨,聚焦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深度打造中信协同“两圈一体”4生态体系。通过推动市场化机制运作、中信智库资源利用、人才队伍互派融合、数字系统迭代升级、协同品牌宣传推广,保障协同质效持续提升,为本行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开拓创新活力凸显。本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创新不仅是深植于本行的基因,也是驱动本行发展的新引擎。本行传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中信风格,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机构业务、交易银行、汽车金融、出国金融、信用卡、外汇做市、公募基金托管等业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风险防控科学有效。本行持续健全完善“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加强风险偏好统筹管理,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偏好。深入推进“五策合一”5,将资源投向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的关键领域和优质客户,不断优化授信结构,努力提升风险回报。坚持强化控新清旧,提升全机构、全产品、全客户、全流程风控能力,不断夯实风险管理基本面。加快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持续建设全面风险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数字化风控工具多层次应用,开发大数据风险管理工具,全面提升线上化业务风控能力,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本行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推动本行成为一流科技驱动型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业务和运营模式数字化转型。构建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体系,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全面跃升,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驱动力。
品牌文化特色鲜明。本行通过对三十余年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基因的提炼与升华,确立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本行以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坚持“客尊、诚信、创新、协作、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为客户谋价值、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效益、为社会尽责任”的企业使命。本行持续践行并积极传播“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以实际行动回馈利益相关方。2023年2月,本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0位,品牌价值126亿美元。
人才队伍专业优秀。人才是本行第一资源,本行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行”战略,践行“凝聚奋进者、激励实干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百舸千帆”示范性人才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搭建分层分类的“N+X”能力评估模型,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健全,识别更加精准。加快打造线上人才管理平台,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人才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四、经营业绩概况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本集团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坚定落实“三大经营导向”“四大经营主题”,全力推动转型发展,取得良好经营业绩。
效益稳中有进,股东回报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0.67亿元,同比增长10.8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85%,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5%,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1.74亿元,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下行,收入承压的大环境下,营收同比下降2.05%。
规模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8,332.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4%;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3,801.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1%;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5,346.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4%。本集团积极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资产投放,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普惠等贷款增长较快,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实现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本集团不良贷款继续“量率”双降,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648.5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28%,比上年末上升7.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