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金子莘
“人类世界正处于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在12月23-24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中表示,ChatGPT-4.0发布不到一年,已经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正不断拓宽,覆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科技创新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是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金融如何培育长期资本助力科技创新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共同议题。
此次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别设置了数字金融及科技金融主题论坛,来自公募基金、银行、券商、金融科技服务商的多位高管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共话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探讨已有发展成果及未来挑战。
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论坛上,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介绍了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的具体举措,“海通证券以长周期陪伴和大生态圈协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首先,以股权投资保障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海通证券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已累计投资超500家企业,累计退出项目超300家,近一半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立足国家产业布局,依托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和综合化金融服务引金融“活水”至战略新兴产业;同时,海通证券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与银行等共同搭建起“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不仅如此,海通证券协助各地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已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广州海通科创基金、海通浦东引领区产业引导母基金等。此外,海通证券专门设立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民企高质量发展基金仍稳健运行。
图片人物:李军。图片来源:CWM50
作为头部公募基金,博时副总经理王德英表示,公募基金做好科技金融,要加快科创投研能力建设,并努力做强做大科创基金产品。
王德英解释道,科创投研能力建设首先应全面提升对科创企业的分析研究能力,挖掘出真正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通过投资支持其长期发展做大做强;其次,要建立“产政学研”一体化全方位科创产业的研究体系,畅通政府、学术、产业、资本间的沟通机制;最后,探索适合产业变化新趋势的交叉融合、快速反应的投研组织体系,一些传统产业和公司在科技赋能之下,其业务边界和估值体系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对于产品端,王德英认为,公募基金要为市场提供更多科创方向ETF、指数宽基和细分行业主题产品;对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要做优业绩、做大产品规模,从而有更多资金投向科技企业。
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裁黄潞则谈到,“目前农行手机银行的MAU月活已突破2亿人大关,但当前消费者使用线上金融服务还是以查询、转帐和产品购买为主,促进MAU向AUM转化还是当前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如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质量,黄潞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场景建设。”未来的优化要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全面实施用户视角的界面和流程优化,让客户在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均可以获得及时的理财资讯、财富分析、投资知识。
同时,黄潞也提及,商业银行要加强场景挖掘分析,将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嵌入到各类合作平台。农行从总行到分行均已经推行通过内建渠道、外接平台全网获客,共建生态,将财富管理服务与教育、医疗、养老、公益等各类生态场景进行有效融合发展。
数字化金融服务增质提效
一些依托科技手段成长起来的新金融机构正利用金融科技“补差”提效,通过数字化转型精准布局业务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分享了依托数字化科技能力服务千万级客户,满足其小额、高频资金需求的金融实践。他提到,“网商银行成立8年来,累计为五千多万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客户户均贷款余额仅7万元,远低于全国普惠小微贷款户均余额60万元的水平,其中80%左右的客户此前从未在银行获得过经营性贷款。此外,客户平均贷款使用周期仅3个月。”
金晓龙表示,网商银行在金融机构网点少、服务不充分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业务空间最明显,近一年这些区域业务增速最快。网商银行不在当地吸收存款,但在当地发放贷款,将资金资源输送至中西部地区,一定程度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
“作为一家科技银行,网商银行过去通过数字技术的模式变革、降本增效,努力做好金融体系有益的补充者,找到了差异化的发展空间。现在,网商银行正加大人工智能方向的创新尝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金融支持”,金晓龙说。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表示,“金融科技3.0的上半场是基于数据平台的体系建构,下半场则是在已有体系建构下如何应用大模型提高效能、提升价值。目前行业仍在尝试解决幻觉等问题,2024年在各种不同场景下实现实质性落地可以预期。”
刘曙峰同时认为,金融科技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过去十年出现了大量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如何能在场景中落地,如何能实质性、数量级地提高效率是正持续突破的环节之一;其次,如何实质性地改善用户体验也值得探索;最后,如何实现有质量地增长,而不仅仅只是流量增长,都是金融科技应用需要到实际场景中落地的具体问题。